弱勢的產業鏈地位、長導入周期、資金加持的效應不顯著,缺少資本退出路徑等。使得在通常情況下,半導體是不值得財務投資的生意。但近年來一些流量計基礎條件的成熟及多個突發事件的重疊打破了常規的預期,半導體產業迎來了黃金發展期。
產業環境逐步成熟:2014年后,國家資本加大在半導體領域的投資力度,國內的半導體(Fab廠、封裝廠)等獲得大規模的資本投入,逐步開始成熟,中國半導體在代工(中芯國際)、封測領域(長電、華天、通富)等已逐步出現世界級公司的趨勢,基礎設施投入創造了相對成熟的產業環境。
貿易戰降低了國內半導體企業在客戶端的進入門檻,以手機為例,導入國產的供應商需要終端廠商在研發、供應鏈、質量等都投入大量的資源,且承擔著國產器件不可靠的風險。以往終端廠商核心的關注點是技術可靠性、供應穩定、成本可控。但貿易戰使華為將供應鏈安全作為第一優先選項,積極扶持國內的半導體廠商。在其帶動下,小米、OV等其他終端廠商也開始關注國產的供應鏈資源,給其產品需求和測試機會。
國內半導體廠商可以直接獲得終端的參數需求、獲得終端的產品測試機會。在射頻前端、快充、電源管理、顯示驅動、VCSEL等諸多核心上游領域,都有一些初創企業進入終端廠商視線,經過1-2年的產品導入期后,這些廠商均已開始了長足的發展。
疫情和貿易戰使電子產業出現了難得一遇的長周期缺貨潮。以往的缺貨潮一般持續半年左右,而這一波缺貨潮可能會持續2年以上。缺貨潮導致所有的歐美大廠只能盡量保證對自己頭部客戶的需求供應,而不得不放棄一些中長尾客戶。這使國內的半導體企業獲得了難得的客戶導入窗口。產品ready,有一定供應鏈能力的國產電磁流量計半導體廠商這兩年進入了快車道。這兩年的缺貨潮也使國內半導體產業的進入整合期,優質的半導體企業可以獲得優質的供應鏈資源,攫取超速的成長,而中小的半導體因為難以獲得供應鏈資源,面臨被市場淘汰風險。各細分領域市場將加速集中。 |